top of page

當責任與義務變成關係中的最後一道防線

陳彥琪 Jessica Chen 諮商心理師



「他都會用手機交友,但告訴我人家也不喜歡他,他們只是去看電影的朋友。」

「我懷疑他們甚至約在旅館碰面。」

「可是老師,我沒有證據……」

許多受困於關係漸行漸遠的伴侶一方會這樣跟我訴苦,明明有滿腹的懷疑與指責,卻苦無證據,沒辦法拿出來理直氣壯的要對方認錯、負責。我常常關心一件事:那麼你希望可以跟對方擁有什麼樣的關係?

「我覺得我沒有錯呀,他應該要跟對方分手,然後受到懲罰。」 「我都在家裡等他,他應該要回來!」

多數的答案,都還是希望伴侶回來,看見孩子、看見家裡為他付出的另一半,抱著歉疚、感謝的心情回來和自己重新經營這個家;只是,每每到了這裡,我也會好奇:所以當有了證據,要他認錯後,我們就能回到幸福美滿的日子了嗎?

知名的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曾提到,婚姻關係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心理三角—「恐懼」、「防衛」、「深層的情感期望」;在這些案例中,我常與他們做討論,發現往往在這樣的情節發生以前,兩人就已經是沒有話語交流,只剩生活維繫的互動模式,其實兩人已經漸行漸遠了,但一方不肯接受,不斷尋找對方有小三的證據,好像這樣才能合理化自己的被拋棄與失落感。

因為「恐懼」害怕:我失去魅力/我們無話可說/我們的感情了無生趣,而開啟了「防衛」的機制,憤怒的指責對方:因為有人勾引你才外遇、你不負責任、你辜負我對你的犧牲與付出,可是「內在深層的情感期望」明明是期待被看見與被愛呀!於是我們常在疲軟的婚姻關係中看見這樣的循環,一方一直窮追猛打,透過責怪與歸咎的方式要對方認錯,反將對方越推越遠,甚至會讓人不耐煩:「明明就沒有,你還這樣說,那我如你所願!」,而另找親密對象訴苦或是尋求關愛溫暖,讓指控成真。

如果一段關係,沒有了感受分享、情感交流、理解彼此的需求,只剩下責難對方不盡義務、不負責任那麼維持關係的空殼,我獲得了什麼?是微薄的安全感,還是讓人稱羨的假象帶來的優越感,或是催眠自己關係不算破裂的自我安慰呢?


練習表達「感受」與「需求」,並向對方做出邀請在親密關係中兩人都需要被看見與被聽見,溝通失敗往往肇因於雙方都只想要急著「告訴對方」自己有多苦,不僅沒餘力去傾聽,說出來的話語更是尖銳直接,因此練習真誠表達「感受」與「需求」,並向對方做出邀請是很重要的,像是:最近我常感到疲憊,我想要週末可以一起出去走走放鬆。切記,不要變成了「抱怨」與「要求」。

假使對方回應:不要,太累了我要待在家。也可開啟關心的話題與提議:工作還好嗎?那麼一起在家看個電影呢?而非轉為慍怒:難道我不累嗎?現在要出去一起逛街也要我開口提?

溝通當然是很不容易的,所以才需要多練習,我們難免都會有低潮想迴避或是情緒帶刺引起衝突的時候,但努力表達自己對於這段關係的情感與渴望,對方若還有心,我們就有機會軟化彼此的盔甲,讓對方知道我們不需用武裝來保護自己,而可以溫柔的交流會心。

我們往往很容易在一開始關係有點矛盾衝突的時候,就開始感到憤恨不平,心想:為什麼是我要先改變/憑什麼我要先去關心他? 而賭氣、放任關係走向越來越惡化的結果,最後歸咎於都是你害的,這其實很令人感到惋惜,因為想先改變的人不代表就是輸了,而是代表你比較希望這段關係朝變好的方向走。


找到「證據」是沒有辦法修復關係的,如果要讓自己死心或切割這段關係,這倒是可行之道背叛其實代表著關係已走到崩解的最後一步,你得為自己做決定,要繼續留在這樣的關係中怨懟與責備,讓對方越來越遠,或是自己開始有所改變,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前進。

當責任跟義務,已經變成要求雙方維繫關係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時,就算對方承認錯誤,表示他會痛改前非,彼此的關係也變質回不去了。當我已為對方的行為、做下的決定感到心碎與絕望,那麼反而要回頭問自己:「我如何看待現在的關係,我想為自己做什麼決定?」,我要繼續努力溝通試試看有沒有機會修補?還是狠下心來斷捨離,好好照顧那個已經愛情匱乏許久的自己。

許多人在親密關係中都是很犧牲奉獻的,然而越做越委屈,讓對方感到罪惡感,讓他有所歉疚,實則將對方越推越遠;倘若我不先開始愛自己,又怎麼能期待別人來愛上這個充滿委屈的自己呢?

撰文者:陳彥琪Jessica Chen諮商心理師

圖片出處:Power of Positivity: 6 Signs You’re In A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oulmate


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@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

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@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!

喜歡這篇文章嗎?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😄

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? 把「看見心理」的LINE分享給朋友➡️ 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seeingcounseling

或者搜尋「看見心理」的LINE ID➡️@seeingcounseling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