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影劇認識創傷-淺談心理創傷家族

陳家正 Benjamin 諮商心理師



上次提到心理創傷是一種主觀的經驗,而創傷之後再次遇到類似的經驗可能馬上觸發警報,自動化的進入危機反應,嚴重的話甚至會有一些強烈症狀或疾病喔!因此,我們這次要來淺談各種不同類型的創傷:


在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,由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本身是新聞台總編,在一次帶著兒子到電影院看電影時遇上隨機殺人案,兒子在本次殺人事件中過世。在案發後她內心充滿了愧疚、拒絕再經過電影院、小孩的房間也不願再進入、每天藉由酗酒讓試圖麻痺自己、性情大變等等,對於喬安這是一個心理創傷,更可能是PTSD患者的演繹,下面為大家做一點科普。


📌心理科普:創傷後壓力症(PTSD) PTSD的診斷重點是突然發生具有威脅性的事件與傷害,透過直接經驗、目擊、知道親友受暴力或死亡、或一直在事件的厭惡細節內,導致了(1)侵入性思考(2)逃避行為(3)情緒或想法負向的改變(4)容易受刺激,而也許你會不自主的回顧創傷細節、作惡夢、解離、逃避會引發創傷的事物、失憶、負面想法、疏離感、負向情緒、感受不到正向情緒、過度警覺、易受驚嚇、注意力難集中以及自我傷害等情形。


📌心理科普:急性壓力症(ASD) 就其定義而言,與PTSD具有大致相同的症狀特徵和表現,此二診斷主要的區別在於ASD症狀的符合條件較PTSD寬鬆以及症狀持續時間較短,ASD界定為創傷事件後所產生的症狀持續3天到1個月,而PTSD的症狀表現則須維持一個月以上。

另外在《火神的眼淚》中,志遠在一次的消防任務中準備營救欲跳樓的女性,對方卻在他眼前跳樓輕生,對於無法成功營救一條性命相當自責,讓之前具陽光形象的志遠開始情緒失控,甚至在後續的救援任務過程中,畫面閃出輕生的亡者、視線模糊、手腳發抖無法順利完成任務等,姑且不論志遠過往的經歷,或許這一段會是一個淺在替代性創傷的詮釋,怎麼說呢?


📌替代性創傷(vicarious trauma) 是一種同理心帶來的創傷,這類的患者沒有真的體驗創傷,但因為過度關心創傷事件的資訊與同理痛苦的情緒,因而產生替代性創傷,其症狀與創傷後壓力症(PTSD)相似,然比較容易發生替代性創傷的有以下三類人: 1.得知家人或其他關係親密的人遇到嚴重的創傷。 2.第一線接觸重大創傷的工作者,如:社工師、心理師、醫護人員、消防員、警察等等。 3.透過報章雜誌和電視網路,不斷接收到創傷事故的訊息,且個人心理上較脆弱者,像兒青、具焦慮或憂鬱等心理疾患病史者、敏感或情緒豐富者、經歷過創傷者等等。


以上創傷的類別僅供參考,如果發現自己有類似的狀況,確診與否還是要透過醫師診斷,不過如果這些大大小小的創傷已經造成自己的不舒服,也建議要尋求資源協助。在之後的文章我們會詳細地介紹,我們到底啟動了什麼機制來去應對所面臨的危險,而我們又需要怎麼去消化掉這樣負向經驗呢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!




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@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@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!


喜歡這篇文章嗎?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😄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? 把「看見心理」的LINE分享給朋友➡️ 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「看見心理」的LINE ID➡️@seeingcounseling

bottom of page